今天看到消息,由于债主逼债,曾经是国内办公软件行业一杆旗帜的永中科技将在一周后破产清算。前些年我还在当记者的时候,曾经用过上网本,当时在 Linux环境下,永中Office是最常用的办公软件。我用了一段时间,除了独特的界面感觉有点不太适应之外,永中Office在运行速度、兼容性等方 面的表现都相当不错。
过去这么多年,尚德电力和永中软件一直是无锡市政府大力支持的“一硬一软”两大企业,可是最后的结果呢?尚德电力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光伏企业之 一,创始人施正荣一度还成为中国首富。而永中呢?虽然无锡市在政府采购正版软件中给予了大力的支持,虽然给了很好的创业条件,最后仍然落得了如此的结果, 让人不胜唏嘘。
为什么永中会落得如此田地?实际上这并不仅仅只是永中的问题,看看与永中同类的其他国内通用软件,无论是金山WPS、红旗Red Office,日 子都过得非常艰难。在全球软件业出现微软、ORACLE等几百亿美元营收规模软件巨人的同时,中国的软件企业却一直雌伏多年,以至于每次评选国内软件企业 百强的时候,还要把华为中兴这些电信设备商拉出来遮羞。
中国软件业和身处其中的本土软件企业已经陷入困局之中。当然,罪魁祸首是恶劣的外部环境;不过,我们的软件企业们自己也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。
第一是忽视知识产权保护。前一段时间百度文库闹得群情汹汹,不也是因为知识产权的问题。与制造业不同的是,软件产品虽然价值不菲,却能够装在一张光 盘里带走,有了互联网之后更是直接下载即可。而中国人向来不重视保护知识产权,这也使得软件产品的开发者很难得到真金白银的回报。当年求伯君开发出第一代 WPS的时候,全国人民都在用WPS,可是又有几个用户给金山付钱?这样一种恶劣的环境使得国产通用软件无法发展壮大。相对来说,企业级软件虽然也存在隐 瞒用户数、多用功能少付钱的情况,但是相对来说盗版就会少很多,这也使得用友金蝶等本土的企业级软件厂商的发展还算是不错,但是也远远没有达到本土制造业 那样的成功。很多本土软件企业也要扪心自问,自己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又有多么重视?自己在开发软件的时候是不是也在大量使用盗版的工具软件?自己对关键软 件产品的知识管理是否到位?是否有明确的源代码和版本管理流程和制度?对于很多企业来说,恐怕还是要打个问号。
第二就是不注重生态圈的建设。很多本土软件企业仍然是程序员的思维模式,认为只要把产品做好就万事大吉,而不去考虑生态圈的问题。而实际上,软件业 的玩法早就已经变了。当年,微软之所以能够在操作系统上击败IBM等豪强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微软培养了一大批“粉丝”也就是应用软件开发者,他们基于微软 的Windows操作系统平台开发了大量的第三方软件,从而增强了Windows平台的价值和吸引力。如今,苹果的App Store实际上也在做同样的 事情。本土软件厂商往往非常重要销售和渠道建设,也重视产品,却忽视了培养一大批的第三方开发者团队作为自己的同盟军。结果打起仗来,本方只有一个光杆司 令,当然无法与跨国公司的集团军作战。
第三个弱点是不团结。所谓中关村“长不大的小老树”现象,很大程度上指的就是本土软件公司的现象。公司处在创业阶段,只有十几个人的时候尚且可以团 结一心,共同奋斗;一旦到了几百人的规模,马上就会有创始人离开,朋友反目成仇,另起一摊,仍然是做同样的业务。然后就是惨烈的价格战,互相挖墙脚,结果 就是谁也做不大。别的行业也有同样的现象,但是以软件行业尤甚。
第四是不注重最终用户的培养。由于目前中国盗版严重的现实,本土软件公司只有把自己产品的销售目标定位于政府采购、政府资金扶持和大企业(一般也是 政府背景)身上。这也使得他们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与政府勾兑方面,反而越来越脱离最终用户的需求,最终的结果往往是政府装模作样地采购一点,到了办公人员 的电脑中却无人问津。
最后一点就是不愿意拥抱变化,拥抱新的商业模式。可以说,整个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和进步,都是建立在软件业的基础之上——互联网的哪项功能不是通过软 件来实现的?哪家互联网公司没有大批的软件开发人员?但是,正所谓物理距离最近,心却离得最远。很多软件公司一方面慨叹互联网公司没有多少的技术含量自己 也能做,另一方面又不愿意放弃软件行业的所谓暴利。在口味精美的小蛋糕和吃不完的大米饭之间,本土软件公司往往选择前者,殊不知这块蛋糕还会越来越小,到 最后完全消失,比如曾经吃喝不愁、独坐小楼的本土杀毒软件厂商们。如果换一种思路,改变单纯卖License的模式,通过服务来挣钱,也许就会是另一番天 地了,就是当初做教育软件的金洪恩,毅然转型为互联网厂商,从而成就了完美时空。
顺便聊两句软件的从业人员。对于现在的程序员们来说,他们面临的不再是过去想象中那么美妙的前景了。软件大规模生产的时代已经来临,像当年求伯君和 史玉柱闭关数月、依靠个人力量开发出一款“大型软件”的时代已经结束。如今,更多的程序员都会成为某部机器上的螺丝钉,他们必须踩着上万人甚至数百万人的 肩膀才能爬上去。不过,风起云涌的互联网也给他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:如果你又有技术又有商业头脑,你很容易就可以去创业;如果你只有技术而没有商业头脑, 你也可以跟着别人创业。至于是否加入某家大公司,成为一颗螺丝钉,那就要看自己的风险偏好以及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设计了。
作者简介:
冀勇庆 曾任《IT经理世界》主笔,网易科技名博,长期关注IT和通信行业动向,著有《华为的世界》、《狼战》。
现为网易科技专栏之“诊断IT企业”专栏独家供稿,与大家分享他眼中的各个IT企业,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到所关注企业的方方面面。